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translation 翻譯.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translation 翻譯. Show all posts

Friday, October 01, 2010

譯作出版

在教會裡學習醫治釋放,在工作中翻譯驅魔趕鬼,
我深信接這本書也有神的美意。

記得有一天晚上,我獨自在家翻譯,
譯到一則被邪靈控制的真實案例,
心裡不知為何愈來愈毛,趕緊拿出詩歌,
而且放得很~大~聲!等整本書譯完,
回頭再看自己當初被嚇到的那段,
我才發現~我譯得太入迷了:P

真實的故事,深入的報導,
對照的觀點,多重的案例,
這本書開了我屬靈的眼界,也教了我未知的事。
願基督徒、天主教徒都能讀到這本書,
認識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權能!

Wednesday, May 20, 2009

譯作出版

翻譯這本書其實是神的帶領,祂的手介入這整個過程,現在回想,祂的真實與全能實在令我敬畏+敬愛。

去年九月底我剛結束因工作傷害而連續復健的二十一天,心想該把擠得滿滿的翻譯行程重新調整了。經過審慎的思考後,我懷著忐忑的心與長期合作的主編商量,打算把已經接下的兩本書退還。極令人感動和感謝的是她能體諒我的狀況,也答應了我的請求,讓我先休息。不多久,十月中我接到寂寞出版的主編邀約,在這段休息的空檔中,我有時間試譯這本書,也在足夠的休息後,於十一月初接下這本書。

翻譯的過程中,我常讀著讀著,眼淚就在眼框打轉了。這本書非常扎心,它直接跳過頭腦,和我的心說話,雖然最初我有些旁觀者心態,僅當成小說如實翻譯,但我愈隨著作者的筆觸走,就愈感受到他(或說祂)其實在挑戰我的一些既定觀念,包括權柄、三位一體的真神彼此的關係、神與我的關係等。譯完後,我知道這不是單純的小說,而是一本超級近距離與神接觸的個人紀實!無論作者Wm Paul Young在書中放入多少他個人對神的觀點,我相信對他而言,都是絕對的體驗與絕對的真實。神使用作者以這種方式來傳揚祂奇妙的作為。

當然,即使不是基督徒,也能享受閱讀這本書的深度樂趣,並有機會知道神願意回應每個「認真」尋求祂的人。我自己也相信只要我願意向神敞開內心的最深處,而不只是在制式(或智識)的外圍對祂喊話,祂絕對會以只有我個人才能明白的方式對我說話,正如祂對小屋的作者(故事的主人翁Mack)所說所做的一切。

強烈推薦各位或買、或借、或要一本來讀。相關介紹及討論如下:

中譯本簡介原著官方網站英文討論版影片討論版

Thursday, November 27, 2008

感恩七件事@感恩節


今晚即將過這輩子第一次的感恩節,兩個禮拜前,我就開始構思小組的感恩節該怎麼過,本想帶感恩的破冰遊戲,讓大家接力提出感恩的事項,但想到「想感恩的事也可能成為壓力」,就放棄了這個念頭。最後還是很沒創意,請每個人想七件感恩的事,時間範圍不拘,可以是這一週,也可以是今年,甚至這一生,然後在感恩節當天(也就是今天)提出來。

一直到今天我才開始認真想,而且我決定讓自己好過一點,把時間設定在我的前半
生,也就是從出生到現在,我感恩的七件事:

1. 感謝神讓我四肢俱全,在父母的照顧下身體健康──最近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真的有深刻的體會與感恩,這起因於十一月初的一場小意外:我住的十樓風大,那天起風時,我馬上跑到門邊,左手抓著門把,急著把門關上,卻
沒有察覺我的右手順勢靠在門軸中間,所以門還沒關上,我就先聽到右手被門壓痛的一聲「啊」!整個過程只在瞬間,我看到右手的大拇指被門壓出一道紫痕,傷處的肌肉麻木沒有知覺了。感謝神,我有痛覺,所以才能保護自己的手。也感謝神,讓我從這件事上看到人的肉身是這麼脆弱,傷害在不到一秒間就產生完成了,而三十多年有千百萬秒,我到現在仍然能夠健康活著,這件事本身便已是莫大的奇蹟!

2.
感謝父母撫養我,給我極高的自主權──上次牧師說:說父母是我們的救命恩人,一點也不為過,因為我們一出生,除了哭,什麼也不會,若不是父母的餵養供應,我們怎麼可能長大成人?這件事在姊姊弟弟也先後為人父母後,看得更清楚了,食衣住行育樂各個面向都要保護。我想,如果當初沒有這種保護,我可能不是早夭就是傷痕累累,更遑論心理健康了。感謝父母照顧並忍耐我這個怪咖。

3. 感謝父母讓我出國唸書,雖然唸的是一個賺不到錢的科目──為教育而教育(而非為目的)是他們給我的最大身教

4. 感謝交往過的男友,讓我在人情事理上有各種不同面向的成長──我只能說:他們辛苦了,祝他們幸福;感謝朋友包容我的個性──我的非正常人化反應,可能有人默默承受著吧,在此獻上無比的感謝!

5.
感謝神讓我認識祂、祂的話、祂的兒子,又讓我認識了小組的夥伴,尤其是禕一──我想這是祂今年做的一件最大的新事!

6. 感謝神不斷透過大大小小的事調整我的
眼光、脾氣、人際關係、工作態度、時間與金錢管理──調整中,還說不出什麼具體的結果,但那感覺真是點滴在心頭~~~我真的相信祂連我的頭髮有幾根都數過了,也相信祂的話能刺入、剖開我的魂與靈,骨節與骨髓也能辨明我心中的思念和主意。祂真的是神!

7. 感謝出版公司出版我的最新譯書
快樂,不用理由;也感謝郵差先生今天送來樣書。(順便打一下書,內容豐富,教你快樂的花樣之多,可用眼花撩亂來形容,只要抓住一兩種,我們苦悶的人生就會有很大的轉機。其中一種快樂的花樣,你猜是什麼?對啦,就是感恩!感恩能讓人在不知不覺中變快樂!)


Monday, September 22, 2008

譯書上架

這本書不只是書,也是一種面對人事物與環境的態度,以內在不願抱怨的想法改變外在抱怨的行為,再以外在不予抱怨的行動影響內在打算抱怨的心境,可謂內外兼修的良方!但這不抱怨運動的重點除了不抱怨,還有持之以恆的毅力與耐心,兩者互為輔佐,才能到達不抱怨的終極目標。因此除了閱讀這本書之外,也請盡心盡力實踐操練這本書的內容。我自己也親身參與,渴望看到改變!願我的好友們也都能清除抱怨的能量,轉化為樂觀接納的質素,成為自己生命及生活中的動力。God bless those who will themselves to do it.

詳見不抱怨的世界

Wednesday, June 04, 2008

譯作出版


第一次碰到這樣的作品,翻譯過程中狂笑了好多回,
彷彿我是跟著嘲謔的旁觀者,又彷彿在幾處,我也被Banksy嘲弄了。
中文版一出,我發現我的譯筆似乎需調整得更不羈些,
所幸,全書的文字不多~哈~光是看圖便值回票價!

詳見下方連結

Wall and Piece - 塗鴉教父 Banksy 官方作品

或見《自由時報》介紹

Tuesday, January 15, 2008

譯作出版


第一本合譯的書,
但我很榮幸能參與這本書的翻譯過程。
尼爾‧蓋曼常在不經意中帶出高潮或憂傷,
在不知不覺間流露出
令人回味的情感
題材雖帶有若干爭議,
但他的書寫
教人欣賞。

Friday, November 09, 2007

譯作出版

將近半年沒有譯作問世,
《爵士女伶》的出版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原名 shout down the moon。
翻譯的過程中,我自己也漸漸喜歡上這本書,
平凡的敘事,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情節

看完後,卻覺得有不凡的價值。
我好比揮汗勞務了好一段時間的
淘金人
終於
在漫漫沙塵中看見一粒閃亮的金,
在陽光下發著光。


Monday, June 25, 2007

譯作出版

活出亮麗:芭比.波朗 優雅光采的生命秘密

逛書店時無意中看到此書,見它如期在六月出版,
想起當時對這個領域不熟而產生的瘋狂查詢與趕稿壓力,似乎也彌補過來了。
唯一的遺憾是封面摺口完全沒有譯者的名字,
幸好版權頁上有,否則我會覺得自己在這本書的
出版過程中像累得披頭散髮的幽靈呢!
但此書的內容真的相當豐富,是熟女很好的陪伴書。


Tuesday, May 01, 2007

線上俚語辭典


近來,Urban Dictionary 已經讓我原本比較常用的 SlangSite.comOnline Slang Dictionary 依次滑落到第二、三名了。這三本辭典皆採取使用者編纂的Web 2 概念,但 Urban的門戶更開放,也更自由,不但所有人都可以為詞條下定義,還可以給評價,而正面評價最多的便名列第一順位。

這樣設計的好處是詞條數量極多,定義更有彈性也更周全,而且非常生活化,每每查詢時彷彿都覺得有人在我耳邊講話(就是那麼口語!)而不只是閱讀文字的定義。

缺點當然也有,例如定義過多(有的長達三、四頁)大幅增加重複的比例(就是垃圾量爆增啦),而大家給予正面評價的詞條,往往是定義得最妙也最直接,不一定是定義得最好,因此排在第一順位的通常是讓人捧腹的!真正比較合乎翻譯需求的解釋往往在第二順位,或者要第二加第三加第四順位才能得到比較清楚的概念。

大家不妨看看Urban收錄的shoot,就能了我的意思。(其中第三個解釋還有美國人特殊的幽默感加偏執狂,深得我心啊!XD)

相比之下,另外兩本顯得中規中矩,遵循傳統辭典的詞條→定義→例句,好處是簡潔明瞭,缺點似乎是嚴肅了點,少了俚俗的趣味。但這兩部不可偏廢,交叉查詢時會有不錯的效果!

Wednesday, March 28, 2007

譯作出版


好友布丁貓告訴我的消息。
她在中時的電子報上看到《小島》的試讀版。
幾天後,也就是今天,我在網路上看到這本書出版了。
正式的出版時間是四月,
但我仍喜孜孜的,忍不住和朋友分享這個訊息。

歡迎到城邦麥田的網站上看詳細的《小島》介紹。


Sunday, February 18, 2007

譯作出版


國際書展前幾天收到《正念戰役》的樣書,我一驚:十月初才脫稿的譯作,竟在一月底就出版,法鼓文化真是堪稱最迅速的出版公司啊!

這本書是回憶錄,不是文學作品,因此書中的精神遠比文字的意境更能觸動人心。閱讀翻譯的過程中,似乎他的一生在我眼前倏忽而過,平鋪直敘的筆觸,看完後可能不會有立即的衝擊,卻在日後常常泛起書中片段的漣漪。

也算是我的佛教啟蒙書。有興趣的人可在網上閱讀文摘


Tuesday, March 21, 2006

翻譯省思


翻 譯可以是破壞中文最殘忍又最合理的方式。既要對應原文,又須以中文重新創作,如果中文不夠好,譯出來的內容就會打折扣,還會反過來影響自己寫出來的中文, 也跟著莫名其妙得帶著洋腔洋調。但這也不特定指台灣的翻譯書,大陸的翻譯書更是大量湧入,參差不齊的譯質,種下了我們這一代人特有的畸殘式中文,這麼說或 許太嚴重,但每每看到每個字都是中文,裡面寫的東西卻讓人摸不著頭緒,還真是讓人生氣哪,就拿我看到的例子來說吧:

「包羅萬象的、最終完成的關於自然的歷史的認識的體系,是和辯證思維的基本規律相矛盾的」
(取自《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大陸譯本,譯者、出版社不詳)

這 究竟是我的中文閱讀有問題,還是中文翻譯有問題?校園中尚有教材和老師在教中文,但走出校園後,大家該如何挑選書籍,進行自我教育呢?目前台灣在以文字創 作維生不易的狀況下,作家不多的結果,間接造成了中譯文(而非中文)引導人的閱讀與思考模式。因此譯者/編輯代替了老師,成為成人教育的階梯。這種現象, 身為譯者的我並不樂見,而且還要擔憂,擔憂文化的斷層與淺薄。但我想這點已經有很多文化人著手在改善了。

所以翻譯不僅是機械式的語言轉換,也是創作式的文藝或思想傳達。如果譯者能在電腦前多加思索,或者可以杜絕上面那個句子變成鉛字的機會,我們的眼睛也會舒服很多。

Friday, January 06, 2006

object and objective


翻「研究目的」時,看到英文裡的目的用object,印象中和常說的objective不一樣,於是我又查字典,在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上看到兩者的比較與定義:

ob‧ject
aim [singular] the purpose of a plan, action, or activity [↪ goal, aim]

object of
The object of the game is to improve children's math skills.
My object was to explain the decision simply.
The customer will benefit most, and that is the object of the exercise (=the purpose of what you are doing).

重要,打星號(呵)→ !
Do not use object to mean 'the thing you are working towards and hope to achieve'. Use objective: We have not yet achieved our objective (NOT our object).

ob‧jec‧tive
[countable]
something that you are trying hard to achieve, especially in business or politics [= goal]

COLLOCATIONS

achieve/meet an objective; accomplish an objective (=achieve an objective); have an objective; set an objective (=decide what your objective is); main/primary/principal objective; clear/specific objective; career objectives; business objectives

所以object是由計畫與實行便產生的目的,在做一件事情的當兒或之前就存在了,可說是比較接近「意圖」,而objective 卻是要做完之後才曉得有沒有達到的目的。這樣來想,這兩種「目的」的差別,就豁然開朗了(雖然覺得Longman的語氣好像兇老師,但真的解釋得蠻清楚 的,讓我又學到一丁點兒東西了!)

Thursday, January 05, 2006

五線譜


正在為兩首唐詩焦頭爛額之際,又在無意中找到五線譜的英文。空白的五線譜美語為staff ,英語為stave,上面沒有音符。已經以印刷或書寫方式記錄的五線譜,為sheet music(有別於錄音方式記錄的聽覺唱片CD)。若是規模較大、需要多種樂手演奏的樂譜,才是我們最常聽到的score。

stave
UK
noun [C] (US staff)
the five lines and four spaces between them on which musical notes are written

Sheet music An individually printed song, most often for voice, piano, guitar,or a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Any printed music. (http://library.thinkquest.org/2791/MDCTARY/S.htm)

Sheet music
is musical notation written down on paper; it is the musical analog of a book. The term sheet music is used for written music to distinguish from audio recordings.

Sheet music may come in several different forms. If a piece is written for just one instrument (for example, a piano), all the music will be written on just one piece of sheet music. If a piece is intended to be played by more than one person, each person will usually have their own piece of sheet music, called a part. If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performers required for a piece, there may also be a score, which is a piece of sheet music which shows all or most of the instruments' music in one place.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Sheet_music)

Friday, December 30, 2005

讀者迴響


在網路上看到讀者VTR在今年四月中的讀書記錄,其中竟然有提到小譯者我

女巫與幻獸 The Forgotten Beasts of Eld
好看在 - 故事新奇,雖然也是愛恨情仇,但有了女巫及幻獸過程便不大一樣 / 有很多奇妙的動物...會講話且知曉世上所有謎題的豬,收集黃金的翼龍,沒有形體的離如嵐 / 中文翻譯很妙,似乎沒有什麼贅字,如讀詩,譯者陳敬旻

http://www.wrnsg.com/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61&forum=5&viewmode=flat&order=ASC&start=30&PHPSESSID=4aa6cb0aaa29f915c5cad59cf154c422

讓我很開心!

Thursday, December 29, 2005

包容


我們平常說的包容,似乎就是和容納和自己不一樣、甚至不喜歡的人和想法,這個詞語雖然很常用,但要變成英文卻好像會卡住,找不到對應的詞彙?

Dr.Eye裡說包容是to tolerate(勉強說得通)和 to forgive(比較接近寬恕、原諒?)
但兩種聽起來都好像是先出於怨懟,其後才化解的結果,似有濃厚的宗教意味。
我個人比較不傾向用這兩個字,但如果把兩個動詞加起來,或許會考慮拿來用

另外幾個字也有人譯為包容(還是說包容也譯成這幾個字?),

forbearing: 偏重於個人節制與修養,屬謹言慎行者。
permissive: 介於權威開明與忽視默許之間,屬不加過問型。
inclusive: 主動開放接納異己,屬廣結善緣派。
accepting 積極的 permissive,消極的 inclusive。

看來包容也是有等級的。

Thursday, December 22, 2005

專業術語


這大概是最辛苦的一環了。
翻譯時遇到難解的專業術語,就像開車時馬路上橫了塊大石頭,怎麼樣就是過不去。
偏偏還有翻譯的期限(Orz),我如果翻不好,大概就要被淘汰出局了,嗚嗚~~壓力好大

(岔個題,好死不死,這一個月來熱水器和兩個水龍頭逐漸惡化,
每回洗澡都要碰運氣看有沒有熱水,沒有就只得皮皮剉~哀~,
這兩天終於雙雙宣告不治,花了好些時間等水電工檢查裝修,
又和大姊兩人花了八千多塊裝新貨,也算一筆可恨的意外支出。。。)

言歸正傳~~
所以如果術語是我還看得懂的,我大致還知道查找的方向,但這次實在太專業,
已經到了我看不懂的地步。劉老師很貼心,她把中文術語裡已有的英譯都附給我,節省我不少時間。
但其中仍有許多,我觀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

試舉其中幾個例子,若有專家或同行高手知道意思,還請多多賜教
相合大曲、清商大曲(已知大曲為Grand Piece)
黃鐘調、盥洗調、雙調、角調、水調
(讓我傻眼的一串字,只知有水調歌頭,但水調歌頭又是什麼意思呢?)
分譜(其實最誇張的是我連五線譜英文都不知道)
其餘還有像是日文翻譯過來的書名博雅笛譜、龍鳴抄、撰定譜也都似懂非懂。。。

Friday, December 02, 2005

原稿的謬誤與抄襲


我的翻譯稿有大幅抄襲其他文字的嫌疑,加上米蘭達告訴我的部分,原稿至少抄襲兩個網站,
和我接洽的人頗和善,便直接告訴她有這種情況,她說稿件的來源是香港,而她的老闆也在香港,便說會請老闆和我聯絡。

因為稿子裡的錯字實在太多,有八成錯字我可以在翻譯時直接修正,但其他的錯誤太嚴重,有的是句子根本就漏打,有的是在一堆英文中加入梵文也沒有註明,根本無從譯起,向她反應過後,她才請老闆和我聯絡,我可以直接問他。

目前打字謬誤和抄襲這兩個問題,我還要等這位老闆的電話,若不打來,那我也只能保留原文請他們另外查證了(寧可如此,也不願錯譯,誤導閱讀的人),畢竟他砍了我一半的翻譯費,我可以做到的範圍自然也會有所修正。

Wednesday, November 30, 2005

中英字詞比較

其他幾組字


動作:movement, action
力量:power, strength, force
意識:consciousness, awareness
建議:advice, recommendation, suggestion
角色:role, character (衍生出 character 和 personality)

事後要研究的清單愈來愈長了(汗)
部落格也變成雜記簿了(又汗)

Tuesday, November 29, 2005

練習及其他


今天翻到一句類似 Practice is not an exercise 的句子,
這practice & mind 倒和前幾天的 heart & mind 隱約有雷同之處,

我翻譯的經驗仍不多,但累積到現在,我真的開始認真思索:
「翻譯是找出兩種語言文字間的對等詞」這句話的含意。
所謂的 "equivalents" 常常 equal to "something eles", "this and that", "a little bit of this, but not quite that", or "nothing at all"....

以前我還在出版公司當編輯時的外籍同事 Robert 寫了本Think in English
這本書以前我在教兩個聰明的高中生英文時,還曾經拿來當過教材,
書中很能解釋「對等詞」何以不對等:

如今翻譯,書中的概念對我仍有啟發。

忙亂中,仍先把這個概念匆匆寫下,待我能夠「推敲琢磨」時,再來研究~
(要研究的似乎愈堆愈高了,可是譯槁都已經快把我壓死了,也只能先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