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 譯可以是破壞中文最殘忍又最合理的方式。既要對應原文,又須以中文重新創作,如果中文不夠好,譯出來的內容就會打折扣,還會反過來影響自己寫出來的中文, 也跟著莫名其妙得帶著洋腔洋調。但這也不特定指台灣的翻譯書,大陸的翻譯書更是大量湧入,參差不齊的譯質,種下了我們這一代人特有的畸殘式中文,這麼說或 許太嚴重,但每每看到每個字都是中文,裡面寫的東西卻讓人摸不著頭緒,還真是讓人生氣哪,就拿我看到的例子來說吧:
「包羅萬象的、最終完成的關於自然的歷史的認識的體系,是和辯證思維的基本規律相矛盾的」(取自《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大陸譯本,譯者、出版社不詳)
這 究竟是我的中文閱讀有問題,還是中文翻譯有問題?校園中尚有教材和老師在教中文,但走出校園後,大家該如何挑選書籍,進行自我教育呢?目前台灣在以文字創 作維生不易的狀況下,作家不多的結果,間接造成了中譯文(而非中文)引導人的閱讀與思考模式。因此譯者/編輯代替了老師,成為成人教育的階梯。這種現象, 身為譯者的我並不樂見,而且還要擔憂,擔憂文化的斷層與淺薄。但我想這點已經有很多文化人著手在改善了。
所以翻譯不僅是機械式的語言轉換,也是創作式的文藝或思想傳達。如果譯者能在電腦前多加思索,或者可以杜絕上面那個句子變成鉛字的機會,我們的眼睛也會舒服很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