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公開演出成了圈內人的社交場合,因為圈子不大,彼此認識也是很自然的事。但大家聊的並不是演出如何如何,而是藉機熱絡感情──那也無可厚非,人的確需要這種機會,為彼此的關係加溫──只是表演觀後的真心話,有幾人想說?敢說?又有幾人願意聽?去除了必要的讚美與恭賀(表演完成本身就是一項成就),略過了主觀的種種成見、偏好、盲點,前來捧場的親朋好友,究竟能否提供對表演者本身有益的評論呢?(既然都是圈內人,那麼專業觀點應該是相對犀利的 ‧‧‧)
卸妝,見客。但在那般熱鬧的場合,誰能確保你在認真思考聆聽問題時,不會有什麼人突然過來要打招呼,或說要走了。演出中發現要修改的幾處,還在等著歷經兩三個月排練後,不得不暴露在劇場燈下的演員、導演等反芻消化,但甲的幾句建言,乙的若干感想,丙分析著表演中星火般出現的優點與缺點,在混亂紛雜的情況下,又倏忽同時發生完成了,其中還有幕後花絮和人事八卦調味,使一切真心和誠意,都帶著應酬的假面,如何也穿透不了這其硬無比的社會化行為。 減少表演後的應酬吧!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我的藝術生活》裡向演員提出忠告:「對崇拜你們的人要心存警惕!你們可以和他們周旋,但不要和他們談藝術。及時學會聽取、了解、喜愛那些批評你們的苛刻真話。找到能和你們說這種真話的人。多和那些人談你們的藝術吧。」這種見地必須出自於不存虛榮態度的表演者,以及了解演出、體諒表演者的觀眾。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