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02, 2008

漢字寓言:未來系青年觀點報告

演出:董怡芬、周姮吟、魏雋展、施名帥、黃思農(依演出序)

主辦:動見体劇團

時間:2008/11/1, 2:30 PM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週六下午我是個準時(等於遲到)的觀眾,所以在座無虛席的劇場中,有賴於效率高超的工作人員調動,我才有幸坐在邊角,更幸運的是我坐在架高的長凳上──不用像前排觀眾,需不時站立才看得到舞台上的動作──但即使坐在高台上,我仍看不到九成的地板動作(都在前兩個作品)。


這讓我想到所謂的舞台「上」是個相對於小劇場的「大」劇場概念,因為大劇場都是架高的舞台,但小劇場沒有、也不需要這樣的設備,表演者就「地」演出,觀眾以平視的角度觀看,充分顯現小劇場自由平等的精神。但劇場觀眾增加、坐成多排時,的確會讓人偶而懷念架高的舞台:什麼都看得一清二楚。因此我想給帶著良心建議表演者(或設計觀眾席者):請避免讓人因舞台與座位的相對位置而導致視野受阻的現象──演出若因為這個緣故而使觀眾錯失部分場景,不單是觀眾的遺憾,也是創作者的損失。


但坐在邊邊有個好處,雖不是絕佳的視野,卻也有小劇場怎麼看都好的精神。我在兩週前看過部分排練,但看了正式演出後,仍覺得有加分的效果,我想排練與演出之差可喻為居家與外出的兩種容貌。正式演出的裝扮與行頭令人眼睛一亮:設計群與技術群的整體表現稱職──舞台設計傳達了製作概念,又含蓄融入各個作品,實屬佳作,只是我不太明白舞台為何呈三角形,除了有別於四邊形的舞台外,在視覺、意義、演出空間上,我仍找不到合理的解釋──難道是有助於觀眾席增加嗎?燈光、音樂、服裝似乎是創作者各自與設計或技術溝通的結果,並不具真正的設計。但我想提頭兩部作品的燈光與音樂。以牯嶺街的硬體燈光設備而言,〈泡〉和〈掙〉是截然不同類型的作品,但前者的燈光營造出精準卻奇異的夢幻效果,後者又有誇大兼幽默的劇場效果,我自己看得過癮,覺得燈光操作相當精采;而同樣的兩部作品,音樂及音效亦貼著原創作,時而流動,時而爆發,成為「缺少演出就不成立」的劇場配樂,表現亦優。


三場戲、一場舞、外加一場音樂,這五個作品各只有二十分鐘,恰好是試煉人性、原創、藝術潛力的長度。


其中最令我激賞的是魏雋展的〈罰〉(他果然有一百分的潛力),因為這個作品以簡單明瞭、強而有力的戲劇形式傳達了主題字,且在編導演方面都具有沈穩精練的實力。他一人分飾多角,人物的轉接(阿雄→老師→女同學→說書→校長→女娃)幾乎看不到接縫,處理得相當細膩漂亮。而以體罰諧擬打擊樂一段,揉合了沉重的窒息或憤怒或無力感,讓觀眾在痛中發笑,又在笑中發痛,是我認為全劇最精采的一段。唯一令我不解的是李小龍與阿雄的「戲份」其實差不多,但魏選擇了阿雄作為人物造型,而不是拋棄兩者,以中立的說書人來帶出演技。不過阿雄的造型的確能印在觀眾的記憶中,我想這是創作者的選擇問題,而不是好壞問題。


其次是周姮吟的〈掙〉,她也採取一人分飾多角的演出形態,卻在服裝與造形上做了有別於魏的巧妙設計。周是認真又有實力的表演大將,我非常佩服,她幾乎將所有學過的功夫(老少角、男女聲、北京口音、歌唱、舞蹈、京劇、默劇)全攤在舞台上,雖有秀出十八般武藝的意味,但她的演出毫不含糊,並沒有短少基本功,而且觀眾也的確看得咯咯發笑,所以她絕對是個認真的好演員。但在編導方面似乎太「掙」了些──我數不清她扮演了多少角色(少則四人,多則六七人?)也數不清她轉換過多少燈光、音樂及演出形態(這一刻來到了五光十色的舞廳,下一秒又到了只有spotlight的乾淨舞台;這一段她忙著改變角色的聲音動作,下一波又是唱歌跳舞),彷彿要把兩小時的戲擠進二十分鐘,也因此太滿太多而稍嫌雜亂。


接著是一舞一樂,這兩者對我而言是原創度佳、執行力好,但編排上似乎缺少了那麼一些的作品。我想是因為董怡芬的〈泡〉意境太美,其燈光、煙霧、還有奇妙的泡泡和氣球,以致於舞蹈本身傳達的信息被削弱了,如果我只看舞蹈,那我似乎只看到強說愁,但如果以完整的作品論,它卻可能是當天最受觀眾青睞的作品。黃思農的〈忘〉有強烈的整體感,其音樂與人聲頗具迷幻作用,讓我有種在劇場中喀了藥,卻又極度清醒的矛盾感。交雜重複的音樂本身雖好,但有若干細節仍需琢磨,例如二胡與電吉他重複的長度,歌唱與重複音樂的音量搭配,另外靜動的比例和演出的調度也似乎可再增加些變化。所以兩者的差別應該就是〈泡〉的舞蹈弱而整體強,〈忘〉的音樂(聲音)強而整體弱。


最後是〈寂〉,不知怎地,我有種施名帥不是自願、而是被迫加入這一檔演出的感覺。這個作品散發出一種空虛和心慌,似乎是創作者的生活捲入了作品,而使得作品跟著亂了、散了。從排練到演出,我看完後都有種想問他「怎麼了」的直覺反應,但我想他可能仍沈浸於自己的「寂」,不會回答我吧!


其實我最欣賞的仍是創作者通力合作打群仗的概念,所以在搖頭晃腦之下,不免驚嘆,或許這一檔最大的明星是策展人林人中──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他竟然攬下來做,還做得有模有樣,有雷聲也有雨點,真是個不折不扣未來系實幹青年。不過下週還有另一場,我不妨拭目以待。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