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24, 2007

《安徒生計畫》(The Anderson Project)

演出:加拿大機器神劇團
導演:羅伯‧勒帕吉(Robert Lepage)
時間:
9月23日2:30 PM
地點:國家劇院


最早看勒帕吉是他的電影《偷腦》、《在月球的彼端》,看完後常覺得他腦筋裡的概念常比電影本身是否好看更吸引人。他想的東西很深,卻很生活化,結束總給人一種冷冷的疏離與孤獨感。後來得知他是劇場人,便異常期待他今年來台的演出。

只是計畫趕不上變化,六月時,兩廳院的曼青請我翻譯這次勒帕吉的《安徒生計畫》的字幕,於是我先透過影像看到由勒帕吉本人演出的安徒生計畫,之後才進劇場觀賞伊夫‧雅克(Yves Jacques)詮釋的版本。雖然驚喜的程度大幅降低,但是我必須同意伊夫‧雅克在會後座談說的那句話:「這齣戲是經典之作。」而且我在同意的當下也無法置身事外。這個經典不但和安徒生有關,和勒帕吉有關,和劇中的人物有關,也和我個人有關。

因每每看完這種深觸內心的戲,散場後總想靜靜一人,完全自私地將自己孤立起來,不移動,不說話,不趕著做下一件事,只想放任自己,重溫那種孤獨的氛圍,體會人生中苦澀卻不純粹的況味。但《安徒生計畫》給我的是一個完全寫實的劇場,寫實到我彷彿不是從世界進了劇場,而是在劇場裡被丟進世界:一幕幕變化的事件與場景、社交場面話、浮誇的名利追求、無所不在的科技與色情——以及繁忙庸碌後的虛空!我感覺好真實!若不是因為我剛受洗,信靠了神,我會因這齣戲而用力抽搐,覺得人生是可笑可悲可憐可憫,這樣的人生完全是人造就的,但人卻被自己創造的人生牽著走。

勒帕吉在劇場與影像間遊走,瀟灑從容,游刃有餘,影像和科技的背後,除了導演調度的靈動輕省,還有鮮活的創意、精湛的技術、巧妙的協力,而這些都是劇場中最重視的元素,加上一人分飾四角卻不因更衣換景而影響戲的步調,適時鑲入影片或故事,不但豐富了作品的內涵,也保持作品流暢自然的節奏,將劇場的限制化為最精彩的創造力,要說《安徒生計畫》體現了完美理想的當代劇場,亦不為過。

但這些目不暇給的人物轉換、場景變化、時空交錯都過去之後,我再度看到勒帕吉對人深層的關懷。他不批評指責,而是如實呈現,他不表達炫麗的技術,也不展示時代的進化,而是隱約呈現了人無論身處什麼時代,內心深處都有個結是自己無法解開的,安徒生也好,勒帕吉本人也好,劇中的魁北克作家也好,連坐在觀眾席上的我亦如此。

我們繼續在人生的路上走著,幸而有勒帕吉陪伴,雖然這種陪伴常是孤獨的,但他讓我們不感到寂寞。

圖片取自表演藝術雜誌◎

後記:
我慶幸有主的同在,唯有祂才能告訴我生命的意義!




4 comments:

薛西 said...

偷腦好看
去年台北電影節看完之後覺得這個人真妙
雖然有那麼一點點悶

不管如何
我想像看他的演出最起碼
也是一場視覺饗宴吧。

Jingmin said...

你也會覺得悶喔(看不出來)
其實認識勒帕吉還是透過劇場最好,
因我也算半個劇場人,
特別能感受到他在劇場的魅力,
那是在電影裡看不到的~~

但要知道他的思維模式和人文關懷,
電影是很好的途徑,
也或許透過電影就夠了。
或許是我對電影的幕後製作不熟
而我也不曉得電影人如何看待他。。。

但他的劇場做得真好。

Anonymous said...

會啊
我那陣子特別怕看悶片
俗稱藝術電影

應該是狀態的問題吧
因為我喜歡的通常都是悶片

Jingmin said...

呵呵,歡迎來到悶片的世界,
我也忝為這世界裡的一枚老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