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陳立華、黎煥雄、鴻鴻、魏瑛娟
編劇:郝譽翔、成英姝、蔡逸君、阿芒
演員:張復健、莫子儀、徐堰鈴、吳昆達等
時地:5/5 2:30 PM 國家劇院
圖片取自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回想當時坐在三樓劇院的情景,現在仍是雞皮疙瘩、坐立難安。和酷月看了上半場,下半場便沒有再回去。我們的確是看了半齣《看不見的城市》,而戲的副標,我想可以叫做「聽得見的聲音」。
我無意抹煞這項創意企畫(四位菁英導演+四位精銳作家+卡爾維諾原著),或四位導演如何將四齣戲融合為一齣戲的匠心巧思,或聆聽哪一段劇本是哪一位作家的結晶,或國家劇院的機關何其多,設計與技術人員搭配得何其巧妙——我的心思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地被「演員口中的語言」給攫住了!
劇場語言≠書寫的語言
劇場語言≠小說的語言
劇場語言≠詩的語言
劇場語言≠演講朗誦的語言
陳立華在節目單〈從小說內到舞台上〉一文裡清楚點出了這個癥結。我看著四位作家印在節目單最後的幾頁文字,重拾了純閱讀的樂趣。但二度空間的文字轉到三度空間的舞台,透過演員的口白時,我聽到了什麼?
當希臘新兵說到自己尿急是那麼字正腔圓、不疾不徐(只是「放大音量」表示尿急)時,我想觀眾都了解他是在「表演」尿急的狀態。
當「記憶是可以被依賴的嗎?」(被動語態)與「記憶是可以遺忘的嗎?」(主動語態)這種不對稱的假詩意中文語法出現,伴隨著不帶感情的宣告式口吻時,我只能以挑剔文法對付這種刺耳的聲音。(我還以為記憶是最能碰觸到人的感性與脆弱,最需要灌注情感的表演呢!)
當聽到「進劇院的觀眾都可恥」時,我深深感到難過,並不是因為這句台詞說得鏗鏘有力,讓我反省以巴戰事和我的安逸生活竟然同時出現在同樣的時間與空間軸上,而是因為這句話說得鏗鏘有力,效果卻薄弱異常。讓我想到或許可恥的是觀眾和這些奇怪的劇作家與導演共謀,一起見證了這段詭異無力的反戰片段。
當小說中的敘述變成口白,演員成了沒有感情的正音朗誦,我的心思已經飄到「為什麼不在家趕稿,而跑到這裡來折磨耳朵?」
當演員習慣把重音放在句首(多半是些不重要的字如、你、我、他、這、是、好等),句子的關鍵字(通常是形容詞或動詞,可能在句子中間,也可能在句尾)便清清楚楚地被演員吃掉了,因為我的確聽到有字,而且是關鍵字,但是我不知道演員倒底說了什麼。我只聽到了很重的你、我、他、這、是、好等不重要的句首字。
.
.
.
.
我反對的並不是書寫的語言、小說的語言、詩的語言在劇場中出現,而是導演與演員是否看到了這些語言在劇場中如何透過劇場這個媒介來呈現?!導演與演員每天排戲,對文字的內容與意涵想必是清楚無誤的,但相對於作家花了心思去雕琢咀嚼文字,導演和演員可有花功夫來琢磨文字中的情感與意境?劇場中可以有人文關懷,可以有孤寂冷漠,可以有憤世嫉俗,可以有幻想夢境,但這種種的情緒,不透過演員便無以呈現!畢竟觀眾不是天天排戲的人,不曉得文本(唯一的線索是卡爾維諾的作品),只能透過導演、劇場設計、演員來接近這個舞台作品。然而我們只似乎只看到了國家劇院有很多機關,還有國語正音班的結業呈現,而且很多時候我們又聽不懂他們到底在說什麼。但這個結果不完全是演員的問題,四位導演與四位劇作家可曾針對這個問題,好好思忖如何讓演員的口白引導觀眾入戲?
我最惋惜的是張復健竟也一口怪腔怪調。他在第一景出現時說的第一句話,的的確確是讓我敬重折服的啊!一聲長嘆……。
於是乎最好聽的聲音是我們仰賴字幕便能「聽懂」的歌劇。(那真是強烈的對比!莊皓芳唱出歌劇時,平撫了我諸多負面的情緒,而我成了道地可恥的觀眾。)
於是乎優點(四位菁英導演+四位優秀作家+卡爾維諾原著的創意發想)成了缺點。九個人一部作品,任一位導演或作家搭配原著都可能成就好看的《看不見的城市》劇場版,但八個人相加搭配原著之後,似乎沒有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反而讓人覺得~~或許這四位導演還需要一位導演來統籌他們各自的片段。
後記:
我並非反對這種多頭馬車的企畫,從實驗劇場的角度來看,這實在是相當有創意,但是我想問一個問題:為什麼這種實驗劇場規格的企畫案,會成為大劇場作品呢?如果只是因為卡司或成本問題,而將劇場藝術的完整或定位擱置一旁,我私下認為國家劇院居於表演藝術的龍頭地位,會讓人捏很多把冷汗的。
2 comments:
這篇文章酷斃了
但是你們真的只看上半場喔
我覺得下半場還不錯說
不過也有可能你們會更不耐煩挑出更多缺點啦
觀眾可恥的部分我在鴻鴻文章先看到了
所以一直在等這句
現在也想不起來當時的心情
我也很多句子都聽不懂耶
而且經你一說
我才發現真的是唱歌那段聽的最清楚
果真諷刺
可能是機關讓我分心
所以覺得還算不錯看
就是看熱鬧那一型的啦
這篇文章才讓我發現你功力比我想中還要更深厚(本來就覺得你很厲害了)
要多寫喔
Hi Joe
妳的動作都好迅速喔,我剛貼文,妳就留了言。:D
其實如果五月不忙,我會看完下半場(或許真可以看到不錯的地方),不過五月是我的瘋狂稿擠期,所以中途離場有一半是個人因素。(不是要藉此表示戲的品質如何 >.<)
而且這篇寫的是我看到的現象,不是要針對誰去批評,畢竟這個工作真的不簡單,那個多人下去拉雜,我們看到的反而是多人合作的取捨,而不是作品。
機關讓人分心,嗯,可見這個手法的確產生了作用,我覺得很好啊!
將到功力,這我就很難接話了XD 不過我會克服自己的懶散,多寫些東西的,也謝謝妳的捧場喔!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