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06 7:30PM國家劇院
真感謝小玉,能讓我免費看到這齣原本仍在觀望的戲。我不是京戲迷,完全是衝著「新編」兩字和汪其楣導演而來,所以進劇場時不免驚呼,不僅門口要查票,連觀眾席也幾近滿座!比起現代舞和實驗劇場,新編傳統戲劇的觀眾群為數更是不可小覷。國光劇團長年的耕耘似乎已結出了果實。
大幕一開,燈光一打,演員開口——京劇的念白聽得人通體舒暢,這種珠圓玉潤、清晰洪亮的說功並非要角的絕活,而是官差、伙計、路人都具備的基本功。(於是我一邊享受愉快的聽覺饗宴,一邊想著國光劇團能否為現代演員開課、傳授技巧。)念白好,我聽得清楚明白,而演員的做表唱工就不是我一望即知、一聽即辨的了,但整場戲看完,我心中卻有股餘震微盪。特別是針對胡雪巖這個角色。
胡雪巖的戲份相當吃重,近三小時的戲,念唱俱全,加上與四姐及左宗棠的二重唱與對唱(果有創新之意,但或許是我寡聞,不曉得京劇已嘗試過這些新唱法),必須有渾圓厚實的體力與嗓功,才能勝任此角。飾演此一靈魂人物的唐文華不但展現出劇中描繪的氣度與精神,甚至有更多意在劇本之外的味道,於是我似乎更同意王德威所言:
胡雪巖的成敗是時也運也,也和他鋌而走險的性格息息相關。這其實是個大開大闔、充滿悲劇向度的人物……傳統鬚生角色較少觸及性格的矛盾面,《胡雪巖》劇本既曰創新,步子似乎可以邁得大些。但唐文華是個聰明的演員,就算劇本輕描淡寫之處,也…可以作出層次分明的詮釋。
性格的詮釋與心理的變化,台下的我看得相當清楚,尤其他一站上來,整個人鎮住了舞台,無論演出或謝幕,其風範都令我這後生小輩印象深刻。
上述提到的劇本建議,我雖有同感,但我也深深感受到編劇劉慧芬的難處。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大起大落的人物戲劇性的轉折,既要琢磨角色的境遇與內心起伏,又得交代前情,埋下伏筆,再呈現事件發生的狀況,及其後的變化,劇情重要處又需以歌代替言語,無法如現代戲劇,可藉由導演手法交代,因此要在三小時內勾勒出這一切,的確是需要大量的取捨與決定。(也難怪傳統戲曲總是切割成折子戲,才看得到演員的唱念做打,至於劇情,觀眾早就熟知,便常「巧妙」帶過。)新編戲曲必須兼顧劇情與表演,的確亟需找到兩者間的折衝點。
導演與設計群合力打造出「新京劇」的美學,舞台相當靈活,有左右推移的道具,前後挪移的小舞台,還有上下區隔的空間,更有下垂的各式背景,幾近現代劇場的畫面,完全不見一桌二椅,若非觀眾席間不時傳來老先生宏亮的叫好聲與掌聲,我還真有在看話劇的錯覺呢!劇中服裝類似電視劇的行頭,《國光藝訊》裡說是經過考據的,難怪沒有以往傳統中呆板的戲服,甚喜。燈光與舞台服裝的搭配也恰如其分。新添的舞蹈場景雖然與京劇有些不搭嘎,但熱鬧點綴的效果無疑是有的,我還有那麼一時半刻,恍然以為自己在看歌舞劇呢!而汪其楣最令人稱道之處莫過於她真的做到了讓演員「有內外兼美的表演」,而不只是典型或刻板的京劇演出方式。
據此,賣座不是憑空而來的幸運。但看完後我的確很想拜讀高陽的小說,或許是三小時內體驗了數十年間那種繁華落盡的蒼涼之感,想更深入追索之間的脈絡,也或許是對他的做人與經商之道好奇,但或許是舞台的整體演出四平八穩,少了點什麼辛辣刺激吧……
續讀幾篇很棒的相關文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