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黨劇團
牯嶺街2006/3/5 7:30PM
演出後,直覺反應是很好看的藝術作品,也清楚自己在某方面深深被觸動了,但這份感動似乎不夠完整深刻。我的理智又想為當晚莫名的缺憾找到答案,幾經回想,我認為是因為這齣戲的優點太多,抵銷削弱了彼此的力量。
邱安忱在節目單上說自己「一直想跳脫同志 觀點來做一個有同志議題的戲」,從這點來看,我覺得他很成功。這個劇本寫得非常迷人,循著母親發現兒子是同志的事實開展,由兒時回憶開始,繼而衝突發生、 母親展開親情攻勢,後接著是疑懼不安、求神卜卦、問診接受,這種種轉折變化,賦予母親一角真實的生命,飾演母親的張百惠亦詮釋得恰如其分,具有高度的親和 力與感染力。
如果真要挑劇本的小毛病,我想我只能找到 一個:故事本身已有預設的立場,認為同志是正常的。我當然同意同志是正常的,但我更希望讓劇本自己來探討這個議題,讓母親的觀點與兒子的觀點同時向彼此推 進,使雙方各自的內心交戰與兩人的外在衝突編織為一,透過母子互異的想法與作法,讓同性戀究竟正不正常,由觀眾看完後自行決定。如果王家堂的內心衝突和他 在外在世界遇到的挫折,完全略過不提,那麼我會覺得我看到的其實不是王家堂,而是邱安忱。因為王家堂的內在沒有多少著墨,所以只能由外在事件來引發衝突, 不像母親內心的衝突出現時,便有許多感動人的層次,而邱安忱的演出也因人物的描寫並不深刻,而顯得較沒有著力點。
《家書》的藝術設計群(導演、燈光、舞 台、服裝、音樂)技巧相當純熟,幾乎找不到缺點,但正因為鮮有缺點,分散了我對故事本身的焦點,每每在劇中人或情節發展到一個階段,已經引發我的共鳴或感 動時,卻又要馬上放下情感,去注視意韻流長的燈光、靈活變換的舞台、補充說明的舞蹈、催人情感的音樂。加上導演由多重手法切入,企圖融合戲劇和舞蹈,也兼 顧寫實與抽象,但是戲只有一個鐘頭,用兩種角度切入的結果變成同樣的內容要用兩種手法來表現,加上好看和好聽的舞台燈光和音樂,加總起來稀釋了原本可以一 點一滴將觀眾的情感累積起來的力量。對我而言,故事本身已傳達足夠的訊息,不需要再營造人為的意象。
但這齣戲仍是「好看」的作品,只是這種「唯美」的好看和「精彩」的好看不太相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